安和考古遺址之文化意義:
綜觀本考古遺址過往發掘及周邊採集所見內涵與文化特色,承接新石器時代早期之大坌坑文化至中期之牛罵頭文化。本考古遺址及其周邊區域內之文化層堆積,表層雖受現代干擾嚴重,但推估厚度至少可達150公分,其堆積內涵豐富,出土之遺物見大量陶器、石器、玉器種類。陶器質地較已知之惠來考古遺址、西大墩考古遺址保存狀態良好,部份可復原之陶件可見盤、瓶、杯、雙連杯、盆型豆、長頸瓶形器等樣式,其中得見典型大坌坑式紋飾、幾何印紋、彩繪紋,部份陶器類型又與南部大坌坑文化菓葉類型相仿。由已知史前墓葬共出土48具,雙手置於腹,頭朝西南;過往仰身直肢葬可見於大坌坑晚菓葉期、南關里東等考古遺址,但中部地區之大坌坑及牛罵頭文化型考古遺址少見有墓葬出土。就已知資料而論,本考古遺址可能為西部繩紋紅陶中、晚期互通交流或為外來族群遷移進入臺中之推論依據。
瀏覽人次:22728
最後更新日期:2022-05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