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傳統習俗中,節慶、廟會,常見獅陣表演,取獅子之威猛以趨吉避凶,以獅頭為驅邪象徵,因而獅頭製作也成為早期農業社會特有的傳統技藝。
臺灣獅頭因各地區域有所不同,北部橄仔獅、中部橄模獅、南部畚箕獅,客家則是開口獅,而早期武館也有自創風格,以資識別。
「獅頭」傳統作法先以土模塑形,上貼12層紙、2層布後,將土胎敲除,再上色塗裝,現在則改為紙7層、布1層,減輕重量,以利舞獅。
登錄及認定理由:
獅頭製作為臺灣文化之一環,結合獅陣與常民生活關係密切,江岳哲先生從事獅頭技藝逾40年,且未曾間斷,充分顯現該項技藝特色,經審議其符合傳統工藝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、2、3、4款審查基準。且經出席委員全數通過,登錄為傳統工藝,名稱為「獅頭製作」,認定傳統工藝保存者為江岳哲先生。
瀏覽人次:3118
最後更新日期:2023-0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