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葫蘆墩圳為中部最老的灌溉水圳之一,清雍正元年(西元1723)岸裡社(神岡)通事張達京以「割地換水」方式,取得當時平埔族人同意,自豐原朴子口築埤(即本入水口)引大甲溪水灌溉,至乾隆年間灌溉面積多達三千餘甲,範圍包括今豐原、神岡、潭子、大雅、烏日等區,為清領時期以來臺中地區農業生產命脈。
此入水口於日治時期重新修建,自民國63年因為興築石岡水壩,葫蘆墩圳之圳路重新調整,因而此入水口功成身退,於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。
葫蘆墩圳入水口公告.pdf
葫蘆墩圳入水口地籍圖.pdf
瀏覽人次:11676
最後更新日期:2019-11-05
文化資產搜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