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繼堂始於清康熙49年(1710)年間,為張國部將劉源沂有感於南屯地理環境適中、土壤肥沃,於景色優美的南屯溪溪潭北側興建定居;並修書回鄕請其兄劉源美全家於康熙51年(1712)遷臺同居,逐漸開墾形成水碓聚落。利用天然形勢,形塑内外層次豐富、巒頭完整的風水格局,凸顯傳統建築中取山川合濟之勢。一進雙護龍的作法,為傳統民居形式;屋頂正廳高、後堂次之,橫屋則依三開間為一單元朝外逐級下降、尊卑有序、形制完整,表現傳統民居在宗族倫理脈絡下空間次序的生成。
建築蘊含豐富客家特色,正廳原形是敞開的禮儀空間,直接向外開門,護龍延伸到門樓與圍牆之外,整體配置細長;堂號、門額、泥塑棟對、鳳眼窗、轉溝、落鵝等建築語彙,則充分反映客家對文字藝術的重視及耕讀精神。
繩繼堂具有高度歷史、藝術價値,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,並具有稀少性、不易再現, 因此於民國105年(2016)9月指定為臺中市市定古蹟。
瀏覽人次:8850
最後更新日期:2022-07-20